English
  • 艺术品
  • 艺术家
我们有时间改变

地点: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

时间:2008-11-05

对话人:赵力(以下简称赵)、袁欣(以下简称袁)


赵:你是从美院附中到美院再到研究生,为什么选择 了壁画这个专业?

袁:附中时对专业学习并不太明确,而且附中时所有的专业都是要学的。我喜欢丰富性强的,选择学习壁画就在于壁画专业的课程相对来说较为丰富。

赵:就你现在的创作来说,你觉得你的选择是对的吗?还有就是选择壁画以及它的丰富性对你以后的创作有什么帮助吗?

袁:就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赵:主要表现在哪方面?

袁:主要在材料表现的多样性的运用,在画面的表现和材料的运用上,我的作品有与其他专业毕业生所不同的地方,譬如中央美院的壁画专业会学习一些中、西方的构成方式,而壁画创作虽然有与平面作品一致的地方, 但又不局限于二维的构成方式,更会强调平面在空间中的关系,这些都对我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赵:这是否应证了现在的流行说法,央美是80年代油画出人才,90年代是版画出人才,00年后是否轮到壁画系了?

袁:这个不好说。

赵:为什么?

袁:这种观点只能说与社会的多样性、创作的多样性、个性的追求有关。油画研究的技术的多样性将来依然会有“爆点”,只是目前央美的油画系学生或许对油画技术或者某个老师的体系、技术有一种痴迷,往往容易陷进去,只有通过将来自己的创作才能慢慢认识到,才能慢慢走出来。

赵:你觉得在美院学习时你最关注的是什么?跟其他的人有什么不同?

袁:其实我与大部分的同学都差不多。相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比较关注的是一些好玩的事,这和个人的天性有关。我所说的玩仍是在专业的领域里。比如说喜欢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别人  观察点不一样,甚至有一种童趣在里面,这也是个人的不同之处。

赵:你还是从个人的角度发掘,尽可能的将艺术和个人结合起来。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更明确地表达这种个人性的?

袁:本科一、二年级时画的还是基础,大三的时候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做一些古怪的东西, 像小的装置,把玻璃瓶或塑料瓶剪开装上灯,再用玻璃彩在上面绘画。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探讨就是从大三的时候起步的。

赵:在你的创作中是否也想做成与平面作品有区别的东西呢?

袁:对,我喜欢探讨平面与立体的关系。现在很多的年轻艺术家也在探讨作品和空间关系,考虑作品是否给人以新的空间感觉,这也与壁画是有共同之处的。我非常注重营造一种作品与空间结合的观点

赵:在你的创作中,“在一个条案上放一个玻璃器皿或鱼缸”,这个想法来自于哪里?

袁:我个人对呈现方式很感兴趣,比较喜欢不那么直接的方式,鱼缸透明又有一种折射的关系,有与现实隔膜的感觉。在鱼缸中放入不同的东西是在研究同一种样式它的不同的可能性,之前还做过同一种题材用不同的材料表现的研究:题材限定,不同的材料、绘画 方式、尺幅等来表现同一个题材。

赵:我也看到你用这种方式,譬如在用鱼缸这种形态、个人语言和很多东西结合起来去表达社会问题。而作为70后的你对社会或环境有什么看法?关心到了那个程度?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态度?

袁:我认为70、80的人对现实和当下的问题是比较关注的。因为关系到个体生存,但不会有宣泄和愤怒,这与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这在我的作品中会有这种表现。艺术家还是有提问题的必要,只是看采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

赵:你用玻璃缸将这些问题装起来提供了一种观看方式,就是从侧面去看,这有装和隔的两个概念,既取材了,但又是有距离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可以说你们这一代或是你个人看社会问题是一种装起来加以关注,但是还是要隔了一层来关注,拐了弯地关注与表现呢?

袁:我认为有些东西只有装起来了你才会关注它,而不是因为它的平常而漠视它,就像在美术馆只有当它呈现了,你才会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选择透明器皿就是为了便于人们的观看而同时让人们不要去触摸。

赵:我之前对你的评论文章的名字就叫透明的易碎”。我认为个人的呈现方式存在着一种歧义,你用脆弱的东西去制定了一种规则,而别人又恰恰会有一种相反的愿望,这就存在了一种张力,你是否存在了这样一种多样的考虑性?

袁:我没有考虑得太多。

赵:反过来说,你现在透明了,实在了,以后是否可能再采取一种方式体现某种“隔离”。这样实与隔离有社会现实问题、心理问题、个人选择问题等很多丰富的考虑。换个话题讲,你的作品中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例如你之前有一个条案,现在没了;以前的东西放置的非常整齐,现在最新的一张作品则体现一种张力,要打破出来;另外还有画一些古生物化石或者是太空石等这一类想象的东西。这个过程已经走出了形式,有一种冲突性,你能阐释一下吗?

袁:这是一种东西方表现形式的改变。之前有一种东方情结,东方的摆放形式、构成方式、透视方式,都是四四方方的,稳定性强而构图偏下,但是我同时又借助了一种西方的立体造型方式,这就形成了杂糅的语汇。后来的创作中感觉受传统的束缚,于是便将其抛弃了,往更纯粹的方式发展了。

赵:你最近画完的作品呢?

袁:这是要表现一种呈现的呈现,在鱼缸中呈现一种展览的想法。譬如那张表现太空石的作品, 因为我本身是对天文感兴趣,又受到霍金的书的影响,所以非常想呈现这种具有想象力的东西。

赵:另外新作中选择长出来的荆棘是出于形式的考虑,还是处于对上一题材的厌倦而产生转换?

袁:我还是在探讨作品同一基本构成中的样式多样性。同时创作也不全是理性的,还有感性的冲动。在那张作品中我对中东纹饰的喜爱,会促使我去考虑将其与作品相结合,或在主题上进行探讨。

赵:这次办个展览是一个时机,也是一个阶段的总结,也会让你有新的思考。70、80年代的人是在一个固定的知识体系中成长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会有发展的局限性?

袁:我刚上大学时是信息化初始时期,随着网络的发展,造成的是信息海量爆炸时期,也造成了年轻艺术家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也是我要讨论多样性的现实意义。不同的信息也带给艺术家们表现方式和思考方式的多样性。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优势。但是我们的弱点在涉及范围虽大然又有泛泛之感,另外个性强而缺乏整体的思考和彼此间的协同。这都会是我们的弱点,但是我们还年轻,有时间去改变。


(录音整理:李慧)

点赞 5 浏览 305

袁欣 在售作品
收起
购买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