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艺术品
  • 艺术家
青年艺术家|洪张博:关注意识生成和生命形态

      洪张博是央美油画系第五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届本科的学生,也是从央美附中保送至本科和研究生。

      对于年轻的艺术家来说,在校期间办个展足以说明其创作的水平,洪张博就是其中之一。扎实的学院基本功之外,他在抽象绘画的造型研究和语言探索中寻找自己的创作风格。

《数据命脉NO.50》(组合)丙烯综合材料 200×120 cm、200×130 cm 2018年

      本科毕业创作的《数据命脉》中,洪张博关注到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亮光纸拼贴在画面上所形成的纹路,沿着自然生长的褶皱展开,让人联想到喷发的血管和交错的神经。这种生长的形式源于他对世界的认知,在他看来,世界是一个网状结构,“每个事物之间都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把数据看作理解世界的最小单位,整个人类文明就形成了一张无孔不入的信息数据网,随着人类行为的产生,这个数据网每天以指数级别发展,逐渐发展到不受控制,产生的庞大数据量,可能已经超过了人的认知范围。而信息数据仍在不断地以指数级的速度生长、连接,新的问题会不断地产生。

《数据命脉 No.47》 107×77 cm 丙烯综合材料 2018年

      洪张博用亮光纸这种特殊的材料,体现数据脉络随机生成的过程。亮光纸在纸上铺开后,自然形成的褶皱和纹路,与“生长”概念相契合。“偶发的形式和人为控制结合,在材料的无序和人为控制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点,形成内在的逻辑。直到创作到某一步和内心的情感契合,就可以停下来了。”洪张博介绍,“在作画的过程中,我会遭遇偶然性以及体验连接和“删除” 的过程。虽然我并不能控制脉络的具体形态的细节,但是我能在这抽象元素里寻找偶然生成的视觉逻辑关系,从不确定走向确定。”

《数据命脉NO.52》 180×165 cm 丙烯综合材料 2018年

《数据命脉NO.53》 55×80 cm 丙烯综合材料 2018年

      对于脉络生长的迷恋,可能要追溯回洪张博小时候,家乡附近有几百年历史的榕树,树根沿着墙壁不断蔓延生长,似乎早在他的脑海中留下印记。后来在上学时期收到父母送给他的迷宫书,迷宫迂回的路线衍生出复杂理性的思路,同样与后来的创作产生连接。偶发形成并不断扩张的脉络,在长时间的记忆中形成特有的感受,正如人的意识在混乱无序中生成。

《意识游戏No.8》 39×55 cm 65.5×90.5 cm(外框)碳条 2019年

      之后的创作中,洪张博从大脑中的数据处理延伸到意识的产生问题。《意识游戏》系列中,他用一整套任意的逻辑和规则做了一场意识的游戏。设定初始的简单规则和基本符号,比如一段弧线,在简单规则的驱动下,一开始会呈现某种排列方式,形成某种信息,继续不断地发展,“从画面的不同位置生发,最后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系统,这是有意思的地方。”

      在这过程中,图像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图像生成的过程,它反映了人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我在书上了解到,目前科学界有这么一种对于意识的认识,信息源于粒子在时空中特定的排列形态,大脑中的生物信息依照物理定律进行处理时,会产生“涌现”现象,于是有了意识。”洪张博说到。当画面中线条按照自发的规则产生,人所起的作用仅是重复枯燥的信息,而当一定数量的线条产生延续,画面就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逐渐演变成一个有意识的系统。

      汇聚全球艺术数据,权威地行业研究与分析,随手可得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品交易参考工具。

《意识游戏NO.6》 90×120 cm 布面丙烯、色粉 2019年

《意识游戏No.17》 100×100 cm 布面丙烯 2019年

      关于意识的解释,一种看法认为意识是大脑中的信息以某些复杂的方式进行处理时产生的感觉。若没有意识,任何意义便无从谈起。而当洪张博将意识生成的过程以绘画形式呈现,他的创作不仅是绘画语言上的突破,更像是在一个未知的世界中,用基本逻辑推演意识生成的过程。画布上无形的方格是底层世界规律,其上一层是基本的符号,通过不断地对称、转向、复制和叠加,形成丰富的变化。

      创作过程本身就是意识生成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洪张博的绘画也是一种思维的实验。从关注外部世界到人的意识,他的绘画似乎是逐渐向内的过程。“向外探索可能没有终点,最终的创作还是关乎人,回归本心。”

《新生》布面综合材料、油画130×100 cm 2021年

      洪张博的研究生毕业创作《生物公民》中,关注点转为生物科技对生命形态的改造和影响。“在过去个体的生命形态是固定不变的,现在随着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基因筛查、检测,避免某些与生俱来的疾病困扰,通过基因图谱,我们对于自身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生物公民 No.1》 布面综合材料、丙烯、油画 200×150 cm 2021年

作品局部

      体现在绘画上,他将人的个体概念进行处理,具象肢体与抽象形象组合,画面中的人体形态像是被肢解、重组和加工,头部和腿由宣纸拼贴而成,人的身体呈向上的姿态,正中间出现的第三条手臂,似乎暗示了人在非标准化的形态中,冲破边界和轮廓的身体,而我们难以分辨在激烈的变动中,他是在挣扎扭曲,还是自由解放?

      这也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困境,科技带给人们重塑生命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人类似乎已经变得无所不能,如果人类的科技产物不断扩张,到超出人们可控制范围,人类是否会被科技反噬?

《生物公民 No.2》 布面油画 200×150 cm 2021年

      从他的“生物公民”系列中,我们能看到人的身体形态已经脱离标准化的形态,在一种动态的更新和完善过程中,人可以扭转自然生命的既有发展路线。“个体根据关于自己身体的知识决定他们与自身的关系。个体身份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由个体的知识以及能力决定其形态状态。”

《人+》26×18.6 cm 纸面油画 2020年

《植入》 40×30 cm 纸本水彩 2020年

      在洪张博看来,技术是中立的,造成使用结果差异的原因是使用者的态度。当人们拥有主动介入自身生命重塑的可能空间与具体途径,人们可以借此实现生命形式的更新和完善,从而重新构建自我的生命形态。在科技发展的另一面,重构生命形态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样值得人们考量。

结语:不论是向外关注世界,还是向内关注人与自身,洪张博始终不变的是在抽象绘画中,表现他对人类生命的思考。抽象形式的玄奥之理,也正为探求未知无穷尽的世界提供了一条隐秘的通道。

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作者:李伊荣

点赞 0 浏览 149

洪张博 在售作品
收起
购买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