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艺术品
  • 艺术家
画里画外,沉浮人生

原创: 编辑部 凤凰品城市

沉浮作品《三界牧歌》

       沉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秘书长,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原中国美术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画·画中国”策展人、秘书长,三界外美术院院长。

       1965年出生于安徽蒙城,祖籍山东,跨界艺术家。主攻花鸟,尤擅画梅,长期从事中国画的创作和组织工作。作品多以写生为主,严谨深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独特的“画说汉字”已成为中国当代画坛的一枝奇葩,为世界通过汉字认知中国做出重大贡献。代表作品有:《山魂》《庄子游》《黄山》《金陵梅花图》《花溪》《脂红海珊瑚》《古韵图》《铁骨》《禅境》《大墨滴翠》《秋实》《涌》《五彩滩》《塔川秋色》《梦如丝》等。

       “纵观世界美术史,农村和城市是没有界限的,只是人的生存环境而已。人具有亲近自然的生命属性,一旦脱离生存环境后,这种亲近自然的情愫便日渐浓厚。”沉浮先生用这样一句话诠释无论是城市的园林化,还是农村的城市化,都是在追寻一种自然状态。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他发掘了艺术更多的可能性。

       沉浮,常以“跨界艺术家”自称。一边主攻花鸟,尤擅画梅,一边致力于美术扶贫,并且长期从事“中国画·画中国”全国性绘画艺术创作和组织工作。“跨界”一词,并不是否定他对创作的专一,对艺术的追寻停滞。“画说中国”“画说梅花”“画说汉字”三个系列作品日臻成熟,跨界让他的作品更富内涵,令人深思。

笔墨记录时代70岁之前一定把中国画遍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大时代,也促使中国美术发生了深刻的观念变革。以西方现当代艺术为参照,中国美术迅速走出了以反映社会生活为准则、比较单一的现实主义美学界域,出现了百家争鸣、多元共存的局面。
       “如果把中国城市与乡村面貌以笔墨记录,绘于纸间,这一定是一项规模庞大的艺术创作,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笔墨当随时代,作为“中国画·画中国”的发起人和策展人,沉浮希冀用绘画创作记录时下完整的中国面貌。

2004年“中国画·画中国”江苏南京行画家合影

       自2004年,“中国画·画中国”活动在南京启动,该项美术创作活动被业内人士定义为“时间跨度最长、画家阵容最大、活动规格最高”。该活动计划用30年时间画遍中国,目前已完成江苏、新疆、四川、山西、香港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写生创作。2018年末,宁夏地区的写生活动也在收尾中。谈及活动发起的初衷,沉浮说:“我们身处的环境在改变,这个城市日新月异,你所生活的周边已经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甚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假如我们不去记录,一切便荡然无存。‘中国画·画中国’是时代的记录者,让画家能够走出小我,进入大我;走出画室,走进自然,走进生活,从而表现生活,是一件美好而有意义的事。”

       市井,有着记录时代的土壤。有责任感的画家,一定立足于表现当下。“中国画·画中国”缘起于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绘画展现了建筑、交通、服饰等丰富多彩的经济文化元素,对于北宋经济生活面貌的描绘可见一斑。在沉浮先生看来,“中国画·画中国”不失为一项当代的“清明上河图”创作活动。

沉浮作品《多彩亳州》

       身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享受到改革开放红利,沉浮感慨几十年来中国城市和乡村取得的巨大改变和成就,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原先在《紫光阁》杂志的体制内工作,让他对绘画的真谛一度迷茫。后来的宏村个人写生经历,让他思考,中国画究竟应该画什么,怎么画?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对艺术的追寻,也是逐渐发现自己的过程。“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沉浮最喜欢的一句话,这也成为他不断否定自己、不断丰富绘画创作内涵的动力。

       2006年,是“中国画·画中国”遇阻的一年,也是沉浮创作生涯较为黑暗的一年。时值“中国画·画中国”走进新疆进行创作写生活动,由于赞助商出事,住宿、展览、出版以及画家稿费等一系列费用未能解决,活动能否继续,对发起者来说是一场艰难的选择。最后的结果是沉浮成为此场活动的独家赞助,拿出所有积蓄支付活动期间的所有费用。同来的画家深知其间不易,纷纷私下返还稿费,但一一被沉浮拒收。后来各位画家多加创作,作品数量高于预期,这也成为沉浮意外的收获。最终,新疆的写生活动顺利收官。这一年,是沉浮“失去”的一年。祸兮福之所倚,这一年也是他意外收获的一年,不仅得到了诸位艺术家的信任和支持,让“中国画·画中国”在后来多地顺利进行,而且新疆创作的写生作品也逐渐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沉浮作品《梦如丝——我的徽州》

       五十而知天命,沉浮早已在诸多城市和乡村的土地留下印迹。他自述,70岁之前一定要把中国画遍。“中国画·画中国”不仅画自然山水,同样展现城市风光,全面表现丰富真实的立体城市。此外,沉浮还创办三界艺术基金支持这项活动。“三界”,便是沉浮另一种人生抉择。

艺术成为引领三界外,美术扶贫的开始

       人与人、人与城市的结缘,都是一种机缘。每次回老家,经宁洛高速,沉浮都会被安徽滁州明光三界的风光所吸引。用他的话说,这里让自己处于一种释放与寻找的状态。

       明光三界,处于江淮分水岭,位于针叶林和阔叶林互生的丘陵地带。在沉浮的眼中,雨后的三界,苍茫与秀气并存,诠释了天与地的微妙关系,让他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点。眼之所见,这些小山村和小山沟成为沉浮记录乡愁的载体。

       中国画中,多以高远元素为主,以平远最难画。虽然三界外创作已有十余年,但他认为这还只是开始,如何将这些小树、山沟、土地画好,需要不断创新观察角度和技法。三界这片土地,在别的画家看来并无特别之处,对他来说却意义非凡,其恩师李宝林曾赞扬他,“当你对这片土地倾注热情的时候,才会有创作力”。

2012年5月23日“中国画?画中国——走基层?画基层”走进长治县启动仪式在天下都城隍前合影

       远近、高低、疏密、聚散,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在创作过程中,把自己降低,趴在大地上,地、树、村的位置自然就高,以这种方式去观察自然,绘画才富有层次。在沉浮的画中,三界有三奇。这些“奇景”成就了沉浮独具特色的三界外系列作品,作品还入选香港全球水墨画500强进行展览展示。

       艺界,论天界、人界、地界谓之三界;佛界,论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界。寻找三界外,寓意人在旅途中,将三界外作为精神的栖息地。寻找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的过程。谈及理想中的三界外,沉浮没有终极目标,而是陶醉于寻找的过程。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目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46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1000多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尽应有之力,为实现“脱贫”任务发挥余热,是沉浮坚持写生创作之外另一种成就美术的方式。

       在沉浮看来,艺术家首先得是个思想家,艺术家和画匠的区别在于思想的境界。在当下,艺术不是各取所需、各行其道,而是可以成为一种引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扶贫,文化是软实力。

画说梅花系列作品——《花溪之二》

       打破贫与困的界限,要先解决困,用美术解困。受意大利涂鸦艺术、3D动漫艺术的影响,沉浮创作多幅具有影响力的“三界外”系列作品,让三界这个小村庄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此外,他还通过在日本东京、法国尼斯、美国纽约、安徽合肥、江苏南京相继举办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去观光。在多位美术爱好者的努力下,三界成为富有艺术气息的景区,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如今的三界成为以美术为主导元素的生态旅游景区,蹚出了一条文艺扶贫的新路子。据悉,在旺季,景区每日的游览量可达一万人次。2018年9月12日,三界外美术馆正式开馆,人们游在三界,乐在三界。在沉浮的帮助下,除了在明光三界实现美术扶贫外,河南林州石板岩镇也开启了美术扶贫的新路。

师承之外开启艺术的新世界大门

       沉浮,先后师从于吴冠中大弟子杨延文老师、李可染大弟子李宝林老师,两者绘画风格的迥然不同,沉浮游于其中,让他的绘画风格自成一家。如沉浮的梅花绘法,先有花,而后有枝,并唤之“飞花”。

       艺术家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在技法上追求标新立异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思考,真正实现人与山水之间的对话。在这一方面,沉浮盛赞张艺谋是一位最接地气的导演,通过大型实景山水演出,在阳朔打造出中国没有演员的演出、没有舞台的演出,使阳朔成为游客久久不愿离去的山水小城。

画说汉字系列作品——《山魂》

       美术的影响力可能不如演艺的影响力大,沉浮开始尝试汉字的美术多元化展现形式。如何让汉字活起来、动起来,成为其“画说汉字”的新命题。让汉字融入人体艺术、服装艺术,皆属于流动的艺术。沉浮一边尝试将汉字种在土地上,让汉字与土地结缘,一边尝试将汉字与服装结合,以服饰和舞蹈展现中国汉字之美。
       三界,作为个人写生创作基地,对沉浮来说意义深重。在这里,他开启了绘画的新世界大门。“中国画·画中国”作为他多年以来的坚持,逐渐成为展现城乡面貌的一面镜子,不断记录时下正在变化着的中国。

       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画·画中国”正结束在成都丹巴、康定区域的写生活动,突遇地震的恐惧和震后的一片废墟,令沉浮深受触动,此后便将工资连续几年全部捐献,还多次组织画家去北川进行写生捐助。那一年,从成都回来后的沉浮,将手机永远定格在2018年5月12日,这批作品也成为展现震前城市面貌的最后绝笔。

文章选自《凤凰品城市》2019年1-2月刊

点赞 0 浏览 464

沉浮 在售作品
收起
购买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