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艺术品
  • 艺术家
洒脱的踌躇——安堃作品印象

文/徐家玲

      安堃这几年的创作变化风格是非常明显的,以至于他自己也能非常清晰的划分出“三个阶段”,这说明安堃对自我的创作有一个宏观把握,他既是创作者,又仿佛是局外的观者审视着自己的创作。我想,安堃是一个对自我和社会都有所思考的画家。

      2007到2009年,安堃致力于创作“禅”系列作品,这可以视为安堃绘画迈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以及创作的目的。安堃对社会有着知识分子式的焦虑,对社会问题和主流价值的扭曲充满了不满,但是在这些社会问题面前,无论是安堃还是我们往往都只会束手无策。安堃选择了用绘画表达自己的不满,同时也表达着自己内心追寻的平静。我想,此时的安堃是矛盾的,虽然他以僧侣这一人物形象来表现禅境,但这些僧侣在他的画面中又是扭曲和变形的,就如同这个社会一般不协调。内在的安宁,形象的扭曲,也许正是安堃在这一阶段的矛盾与困惑的直观反映。



禅8 布面油画 规格195x100cm 2005

      一个人思考着社会,也为社会所影响,因此真正的难点在于怎样处理内心所期望的阔达、平静与关切现实所带来的焦虑之间的矛盾。在安堃创作的第二阶段,我们能感受到这样的变化。第二阶段,安堃虽是仍然以“禅”作为自己的创作主线,但是画面中的僧侣要平静很多。同时,安堃也并没有将表现的重心放在人物的形象上,而是更注重他们的内心,是如何进入到空冥之中,在无我之境,身心一体,与宇宙融合贯通,达到自在,安堃2009年创作的《智者》就是这一类创作的典型作品。然而,安堃的作品指向并不止于此,我想他除了表现修行悟道的尊者同时也对普度众生这一佛的精神有所感悟。于是,安堃先是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又在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意识到了社会的堕落,又在想如何拯救这堕落的社会,至少,他试图以绘画的方式去干预这个社会,给观者以警醒。

      第三个阶段,安堃将认识中的“禅”向社会生活转换,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便是“小资朋友系列”。在安堃眼中,这些生活无虞,颓废、空虚、懒散的小资青年身上也透着一种禅意,这是他理解的生活禅。然而,在我看来,这里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安堃将认知、意识中的问题通过绘画的方式以更具体的形象来表现。在第一、二阶段中,安堃笔下的形象可能是超尘脱俗,与我们这个社会具体的生活是脱离的,但在第三个阶段中,他笔下的小资形象正是这个社会堕落现实生活的缩影。显然,安堃在第三个阶段的创作承袭了第一、二阶段的思考和笔调,并在画面的处理上更显洒脱自如,这说明安堃正向着他所认识的问题内部去深入,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具体的人物和场景刻画上。



我的小资朋友-娜 布面油画 60x50cm 2011

      透过对这三个创作阶段的大致分析,不难看出安堃在思想与创作间的一个转换关系。在第一、二个阶段的思考与创作中,安堃对整个社会的精神状况有所把握,他也试图通过绘画去呈现和处理这些问题,而第三个阶段,他所思考的社会精神状况具体到了个人,甚至具体到自我的生活圈子。卡尔亚斯贝斯也许早就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一书中阐述过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人之为人乃是一种精神状况”,而安堃的绘画显然也是对当下社会和具体个人精神状况的剖析和呈现。我仍然相信,安堃对这个社会有一种知识分子式的关切,同时他的绘画和思考又蕴含他所理解的禅,所理解的心灵净土。安堃的思考与绘画方式是社会学的,但又处处透着宗教的救赎与悲悯。只是,我看到安堃的画面仍隐隐感到一种纠结。安堃意识到了当下社会问题的沉重,同时他极力追求用洒脱的笔调去轻松处理他笔下的每一个形象,进而捕捉他们虚弱外表下面企图有力的灵魂,我想,“沉重”与“轻松”,“堕落”与“无奈”,“苦难”与“悲悯”这些充满对立与矛盾的词汇,都会在安堃的内心与思考中徘徊,同时也呈现于他洒脱中亦富踌躇的画面。



不同面具下的自己 布面油画 尺寸:250x200cm 安堃2019


解释 布面油画 尺寸:200x150cm 安堃2019

点赞 0 浏览 307

安堃 在售作品
收起
购买须知